5月10日下午,在“赢在西浦”第14和15季活动正式结束之后,15季A组的同学们在G23W接受了SOSN的专访。在成果汇报时,他们总计500多人的两个微信群、38个社会实践小组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并最终取得了15季的第一名。
“在大家第一天见面商讨怎么召社会实践的同学时,我们整个组的讨论氛围都很好,思考方向也很清晰,当时我其实还挺惊讶的。”太极社社长刘馥源这样回忆起了A组的第一次会议。原本还担心大家会为了各自社团的工作而对这次活动不怎么上心的他,在看到这样的场景后便下定了决心:“既然大家都想要做这件事,那么就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作为社长,我们对各自所带的整个社团负责,而现在身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也要对团队负责。”在第一次会议过后,大家总结出了本次活动的几个困难。首先是信息传递方面的困难。在活动刚开始时,活动方给他们的信息较少,且一直在发生更新变化。为了使志愿者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接收到最新的信息,他们特地建立了两个微信大群,500多个志愿者们在这里都能看到他们实时更新的活动信息。为了防止信息被一些同学的提问刷下去导致有人无法看见,他们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着,直到确保每个人都能看见为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明白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更容易通过立项答辩,A组成员们还特地在FB1W举办了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请来了老师推荐的前几次项目做得很成功的学长学姐们来给大家介绍关于项目选择、研究过程和答辩技巧的经验。“原本以为应该没什么人能来的,没想到那天竟然来了200多人,这让我们特别惊喜!”想起宣讲会现场的盛况,组长蒋心平笑着说。他们甚至还拍了小视频,对大家的疑问进行了统一回复。还有一个是宣传推广方面的困难。为了推广知名度,他们还在微信平台建立了团队,找了一些大公众号,在那里发了宣传推文。
当被问到在活动期间难忘的事情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回消息”。为了更好地管理那500多位志愿者,他们将这些志愿者分了几个地区,由一人掌管几个省份的志愿者群,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我那段时间真是过得非常充实。”爱心蚂蚁社社长栾晨琦告诉记者,“我的室友都跟我说,每天晚上回宿舍以后,我就经常一言不发站在那里回复短信,谁叫我我都不知道的那种。”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有意外发生。“本来活动方给出的消息是答辩小组是可以用中文进行答辩的,结果在答辩快要开始时,组长们却又收到邮件说要用英文答辩。当时有很多人在群里抱怨我们没有交代清楚,我们也是挺无奈的,只能好好安抚他们的情绪跟他们道歉。”SICE社长赵炜回忆到,“大家问的问题有些我们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是需要先去问老师再去答复他们的。有些人表示理解,他们愿意等,可是有些不理解的人就会催促我们怎么还不回复。这是我们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下次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的。”
经过这次活动,大家都觉得收获了很多。吴语社社长周晓涵表示,作为一个小社团的社长,她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头脑风暴”的开会形式,这对他们社团的发展很有益处。栾晨琦也讲述了自己的收获:“我认为在参加本次活动后,这种充实忙碌、为了最初的目标去努力的过程是我们珍贵的人生经验。今后,它会成为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继续向前的动力。”